政府基金創投 “把準方向”還需“借力市場”
7月21日,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發布一份2021年市場化子基金申報指南,擬安排8.95億元出資設立市場化子基金,著重投向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消費升級等領域。“金財投資作為省財政廳直管的省級金融機構,肩負省屬國有資本投資與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的重大責任,拉動、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戰略產業、關鍵領域。”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人——金財投資總經理尤兆祥說。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省政府投資基金已與446個主體開展合作,發起設立、出資參與二級子基金84支,合計認繳規模2263億元,其中省政府投資基金認繳出資334.5億元,實際投資不到200億元,已投項目超1770個,總投資額超160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近4800億元,為我省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基金創投,重在補短板強弱項
LCD光刻膠作為光刻膠行業細分領域,過去供貨方主要為日本企業。如今,江蘇博硯電子科技成為國內唯一能夠生產LCD光刻膠的企業,批量供應京東方、華星光電、熊貓等企業,部分產品性能超過日本企業,且具備一定價格優勢。
“江蘇博硯”成立僅7年,其成長歷程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助力。從2019年開始,省政府投資基金多只子基金對博硯電子注資。“像博硯電子這樣技術強、潛力大的投資項目,是政府基金戰略引導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的產物。” 尤兆祥說,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資本,但政府基金從撥付改為投資,不只為了保值增值、提高效率,更為了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白,維護產業鏈安全,在關鍵環節和領域取得突破。
當企業有技術、有人才,就不能讓他們為資金發愁。目前,金財投資管理的84只省政府投資基金投資的項目中,近一半以上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百余家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這些“小巨人”的背后,蘊藏著與純市場化投資不同的投資執念,凝聚著省投基金致力于產業鏈安全和關鍵技術突破的戰略意圖。
尤兆祥介紹,2019年金財投資成為江蘇省財政廳直接管理的7家省級國有金融機構之一,在政府投資基金管理上,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培育,以及重點產業鏈環節“拾遺補缺”,作為投資重點。“市場上熱錢大量涌入的賽道,我們并不追捧;投資周期較長,也許短期不一定有收益,卻對產業創新至關重要的領域,譬如工業互聯網、新材料等,我們主動募投。”尤兆祥說。
但政府基金把握“戰略方向”,還需與市場基金的“專業眼光”“市場運作”結合。為此對于募投基金的投資項目,金財只做政策性合規審查,不做商業價值判斷,給予投資經理充分決策權——母基金通過“合規審查”把方向,專業團隊落地執行,母基金20%、社會資本80%的出資比例,使得雙方形成利益捆綁,客觀上,讓市場的力量為省政府投資基金所用。
這一“制度設計”,讓母基金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累計陪伴數百家上市公司成長,其中科創板企業40家,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單是2020年,新增投資金額808.12億元,新增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562.34億元。今年,金財投資還將成立30億元規模的創新基金,專注天使輪,投向中小企業。
圍繞重大部署,支持重點項目和園區
6月30日,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正式轉入投產準備階段。“整個項目將于年底前陸續完成中間交付并投產煉油環節,2022年年中打通全部流程。”盛虹項目負責人介紹。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國家《石化產業布局規劃方案(修訂版)》確立的重大建設項目之一,總投資高達676億元。2020年,省政府投資基金發起設立疌泉盛虹煉化債轉股投資基金,向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投資30億元。在省投基金加持下,盛虹項目前期部分核心設備有了資金保障,在銀行實現了增信,依托銀團貸款獲得了充足資金。項目運行成熟后,疌泉盛虹基金通過約定大股東回購退出,既實現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又支持了省重大產業決策部署。
以市場化方式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是省政府投資基金的重要投資方向。同樣在化工領域,通過設立省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基金專項基金,省政府投資基金依托子基金支持了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這一省內最大石化基地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了濱海沿海工業園土壤修復治理,投資了一批在精細化工賽道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推動重點領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省政府投資基金積極探索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助力蘇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20億元的徐州老工業基地產業發展基金成立于2016年,圍繞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與產業振興,重點投資了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方面,鑫芯半導體、科微華電子等企業填補了江蘇大硅片生產的空白。在新材料領域,投資了上達電子、弘德光電、瑞豐光電等企業,促成新興顯示產業落地徐州。
中韓鹽城產業園基金參與引入落地規模超10億元的項目多達13個,同時利用上海在產業資源上的集聚優勢,在全國各地及韓、日等國調研了大批產業項目,配合鹽城市各區域的產業招商。
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發展基金以20億元的總投資規模,為連云港市招引落地了慧智新材料、聯瑞新材等知名企業,投資了同益物流、糧食筒倉、平治物流等項目,推動當地物流和倉儲產業升級。
鄉村產業振興,需政府基金引導支持
“我們新近完成了來自蘭馨亞洲領投的3000萬美元B輪投資,大大加速我們在畜牧場消毒清洗一體化設備領域的布局。”提及近期的發展動態,健安物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健安物流是省政府鄉村振興投資基金設立后落地的第一個項目,今年初獲得了基金2500萬元投資。依托這筆投資,公司新開發了物流遠程監控系統,業務得以拓展,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更多認可。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但“三農”投資風險因素多、回報周期長,往往是市場化資金不愿意涉足的領域。“這就需要政府基金挑起重擔、做好引導。”尤兆祥說,高新農業和一二三產融合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方向,基金作為發現價值、著眼于項目未來發展的金融工具,可以將農業未來的發展與當前的投入有效銜接。
對此省政府投資基金提前布局,5年來先后設立過8只農業基金,短短幾年內,基金支持的一家種業公司被國家種業基金以數千萬元收購,投資3500萬元幫助香如生物在淮安漣水新設工廠生產杏鮑菇,投資4000萬元投向金壇“一號農場”,讓這家博士創業的循環蔬菜種植企業,獲得很多投資機構的認可。
這些農業項目投資的成功,不僅讓省政府投資基金嘗到了“甜頭”,還增添了投資“三農”的信心,摸索農業領域的投資路徑。2020年7月江蘇省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成立,預期總規模將達100億元,目前已在宿遷、泰州興化、鹽城黃海等地簽約設立8只子基金,落地了包括健安物流在內的多個優質項目。
數據顯示,省政府投資基金參股基金投資涉農項目超過60個,投資總金額超過50億元。“不同于此前涉農基金更專注于第一產業,新設立的鄉村振興基金更重視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支持,通過投資二、三產企業反向拉動一產發展。”尤兆祥介紹。
圍繞這一思路,省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先后開展了多個專場路演、走進園區等活動。“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產業項目的集聚區,與基金的投資需求天然匹配、高度契合。鄉村振興投資基金與農業園區的對接,既能有效促進基金落地投資,又能有力推動地方產業發展,是‘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在政府投資基金領域的生動實踐。”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