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向資金凈流入59.1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31.4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7.70億元。
當天A股三大指數均收漲,科創50指數大漲2.45%。
北向資金真的是“聰明錢”嗎?
廣發證券策略戴康團隊通過構建多個組合,驗證確定北向資金能夠持續獲得較為顯著的超額收益,一定程度證明北向資金確實具備“聰明錢”的特質。
Wind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2236.61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同期實現翻倍,刷新近5年的同期記錄。
累計凈買入達1.42萬億
作為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主要通道,北向資金自開通以來資金凈流入金額逐年增加、規模迅速擴張,資產定價話語權不斷提升。
東興證券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北向資金的年復合收益率為18.28%,遠超滬深300指數區間 6.69%的漲幅、創業板12.39%的漲幅以及股票型基金的 13.02%的收益率。
正是由于年復合收益率跑贏市場整體且高于其他資金,所以,A股市場投資者往往把北向資金叫做“聰明錢”。
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的流入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即滬港通2014年11月開放之后,北向資金開始進入A股市場,直到深港通開啟的2016年11月,滬股通累積流入資金僅為1350億元左右;第二個階段是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即深港通2016年11月開放之后,北向資金對深市的配置需求明顯加強;第三個階段是2018年3月至今,即A股市場在2018年一季度出現了暴跌,北向資金的持倉思路開始變化,食品飲料等消費類成為配置首選。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發現,與公募基金占比有升有降、波動較大相比,北上資金持股占比自2016年以來穩步抬升,始終對A股保持增持,是A股最為穩定的增量資金之一。相對應的,北上資金日均交易額占全部A股日均交易額比重自2016年以來也持續穩步上升。
時代財經注意到,2020年北向資金全年累計凈流入2089.32億元,不及2018年和2019年的水平,凈流入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的影響,國際資本市場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北向資金全年凈流入減少。另一方面,2020年未有國際指數納入或擴容A股,被動指數型增量資金的注入有所或缺。
但是,從2020年四季度開始,北向資金開始逐漸凈流入,并在2021年6月末累計凈買入額達到了1.42萬億元的歷史最高點。
iFind數據顯示,從2020年10月份開始至2021年6月末,北向資金已經持續9個月凈流入。從2014年11月開通滬股通至今已經有80個月,北上資金只有13個月凈賣出,67個月都是凈買入,這說明外資以流入為主。
“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說明外資對于A股的優質股票堅定看好,外資流入的方向依然是業績優良的白馬股,白馬股的投資價值已經得到認可。”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時代財經表示,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之下,外資流入的意愿大大加強,這無疑是有利于A股市場逐步回升,走出賺錢的效應。
半數增量資金流入三個行業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2236.61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同期實現翻倍,刷新近5年的同期記錄。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資金的流入節奏來看,北上資金在2021年1月、2月和4月、5月大規模流入,4、5兩個月更是持續流入逾500億元,帶動融資資金放量,增量資金帶動股市上行。“人民幣升值是北上資金大幅流入 A 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中國經濟復蘇在全球范圍內領先,持續改善的基本面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
但是,2021年3月和6月,北上資金放緩流入的節奏,分別只有187.11億元和153.85億元。招商證券認為,主要是美元指數回升,3月美債收益率上行帶動美元指數反彈;6 月美聯儲議息會議顯示加息預期前移,釋放鷹派信號,美元指數再度反彈。
從增量資金的流向來看,電氣設備、銀行、化工成為2020上半年受益最大的行業。招商證券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北向資金分別凈流入電氣設備、銀行、化工行業449億元、416億元和331 億元,三個行業占全部凈流入規模的52%。其次,非銀金融和醫藥生物等行業凈流入規模也較高。
北向資金的持股行業配比中,資源品和中游制造行業的配比在2021年上半年大幅提升,而消費服務行業配比明顯下降。具體到一級行業,電氣設備、化工、銀行等行業市值占比分別提高 2.83%、1.82%、1.54%;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占比分別下降 3.12%、2.17%、0.95%。
“外資持續流入的股票多都是白龍馬股,即白馬龍頭股,這也說明外資對于白龍馬股持續看好。”楊德龍向時代財經表示,過去幾年,白龍馬股已經大幅上漲,而外資流入這些白龍馬股并不是僅在估值低的時候。“事實上,近期外資在白龍馬股估值已經比較高的情況之下,依舊持續流入,這說明外資對白龍馬股當前的價值是認可的,也說明他們堅定的配置核心資產。”
時代財經注意到,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食品飲料板塊,成為北向資金在2021年上半年凈流出金額較大的板塊,凈流出261億元。另外,汽車、國防軍工、商業貿易、休閑服務、通信等行業也表現為凈流出,不過除了汽車凈流出超過65億元外,其他行業凈流出均較少。
招商證券研究數據顯示,各月資金流向而言,2021年1月北向資金集中加倉化工、銀行、非銀金融和電氣設備等;2 月北向資金著重加倉電氣設備,3 月和5月偏好銀行;盡管電子行業在 2月、3月、5月凈流出,但于4月轉為凈流入最高的行業,且6月仍居凈買入額榜首;此外食品飲料行業除5月成為凈流入最高的行業,在2021年上半年均表現為凈流出。
下半年的機會在哪里
研究外資對于A股的影響,首先需要確立北向資金可以代表外資的投資邏輯。
2017 年以來,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家電、電子、醫藥和電新等行業是收益較高的行業,而這些行業也同時是北向資金超配最多的行業。同時,北向資金的超額收益并不僅僅來自于優秀的行業選擇能力,其選股能力更為優秀。
東興證券研究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喜歡的股票主要是“三高”(高市值、高收益、高成長性)股票。北向資金在絕大多數行業的第一大重倉股平均占比超過30%,前五大重倉股占比為70%,說明頭部股票的集中度十分明顯。電力及公用事業、紡織服裝、傳媒、消費者服務等行業的第一大重倉股超配比例特別高,在這些行業,北向資金主要投資于長江電力(600900.SH)、森馬服飾(002563.SZ)、分眾傳媒(002027.SZ)和中國中免(601888.SH)等。
以2021年6月為例,北向資金的個股凈買入規模最高的個股包括隆基股份(601012.SH)、立訊精密(002475.SZ)和邁瑞醫療(300760.SZ),分別凈買入32.10億元、30.11億元和24.43億元。而凈賣出規模最高包括東方雨虹(002271.SZ)、貴州茅臺(600519.SH)和寧德時代(300750.SZ),分別凈賣出 25.78億元、23.20億元和21.35億元。
同時,截至2021年6月末,北向資金持股的前十大重倉股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美的集團(000333.SZ)、招商銀行(600036.SH)、五糧液(000858.SZ)、中國中免、中國平安(601318.SH)、格力電器(000651.SZ)、恒瑞醫藥(600276.SH)和隆基股份。
但是,進入7月以來,北向資金開始出現凈流出的局面。
6月28日至7月2日這一周,北向資金凈流出157.97億元,除了周三和周四兩天暫停交易外,其余三個交易日均是凈賣出。具體來看,滬股通凈賣出109.4億元,深股通凈賣出48.6億元。其中,北向資金在電子、計算機、汽車等行業流入較多,分別流入9.2億元、8.8億元和8.1億元。在銀行、食品飲料、非銀金融等行業流出較多,分別流出36.6億元、26.3億元、17.9億元。
7月2日,北向資金凈賣出86.03億元,當天增持材料行業最多,凈買入金額8.58億元;減持釀酒行業最多,凈賣出金額達31.30億元。其中,凈賣出最多的是貴州茅臺、恒瑞醫藥、平安銀行(000001.SZ)、招商銀行和五糧液,凈賣出金額分別是18.13億元、6.63億元、6.27億元、6.23億元和5.82億元。
由此可見,計算機、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或是北向資金下半年的關注熱點之一。
不過,7月5日,北向資金又出現了凈流入的走勢。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59.19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入31.50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27.69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隨著關鍵節日窗口過去,資金博弈行為增加,激進的選股思路和其背后樂觀的宏觀預期都面臨修正。但二季報行情還沒結束,依然非常有參與價值。成長方向上,繼續推薦業績驗證向好概率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
面對2021年一季度震蕩行情,北上資金仍然堅定增配新能源、中游制造和化工,延續了2020年全年配置的態勢。國海證券分析師李浩認為中國中游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趨勢性上行,中游制造業將延續高景氣,北上資金有望持續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