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建立靶向長效監管機制,分類梯次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從源頭上著力解決海洋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組織實施第三次全國海洋污染基線調查和重點海灣精細化調查,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入海河流斷面消劣、濱海濕地和岸線整治修復等核心目標任務全部高質量完成。同時,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2020年全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了77.4%,如期完成了“70%左右”的“十三五”水質改善目標。“‘十三五’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最大、改善程度最高的五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圓滿收官,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3%,高出73%的攻堅戰目標要求9.3個百分點。”張志鋒表示。 張志鋒指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門將借鑒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成功經驗,緊盯水質污染重、易反彈的海灣河口,把牢入海河流和排污口兩道主要閘口,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尋根溯源,因地制宜拓展氮磷等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精準實施陸海污染源頭治理和聯防聯控。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生態保護擴容,統籌推進河口海灣、濱海濕地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修復,提升近岸海域污染自凈能力。 近岸海域水生態環境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海灣上。張志鋒表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生態環境部門將著力打造“國家—省—市—海灣”分級的陸海統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堅持以海灣(灣區)為基本單元和行動載體,以突出問題為導向,強化陸海污染協同治理。 此外,海洋生態保護在制度和監管層面也將進一步完善。張志峰透露,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了“十四五”將以“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為統領,以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為主戰場,以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謀深謀實謀細“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另一方面,生態環境部以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為契機,系統謀劃和設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體系,加快推進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 |